2023-05-24 09:21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切实做好2023年度集中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安排
上半年集中结题工作于6月1日-6月20日开展,下半年于11月1日-11月20日开展。
(一)2021年以前(含2021年)立项的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及2020年以前(含2020年)立项的择优资助项目,6月或11月均可参加集中结题。
(二)2019年度市教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研究阐释专项课题须于2023年11月30日前组织开展结题鉴定工作。如未能达到结题要求,项目承担高校须提交书面情况说明。
二、结题验收
(一)项目结题验收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重点考核成果的政治立场、理论创新、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
(二)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论文、专著、咨询报告、软件、数据库、专利等。除学术成果本身外,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研究进行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术报告、咨询服务及其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等,一并纳入验收范围综合考虑。
(三)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是:项目责任人按照项目合同和任务计划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须在显著位置标明“XX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XX项目(项目编号)”字样。咨询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厅局级及以上相关政府工作部门)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四)重大项目鉴定由市教委组织实施,项目完成研究任务提交结题申请前须组织成果鉴定会议,会议方案由学校报送市教委审核同意后组织开展。
(五)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鉴定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成果鉴定一般采取匿名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分类组织实施。组织鉴定时,聘请的鉴定专家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不少于2人,其中半数以上由校外同行专家组成。评审专家需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后签署鉴定意见,鉴定意见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专家鉴定签名时应加盖所在单位(或所在院系)公章。
(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免予鉴定并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结项:
1.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负责人、以本项目为基础获得教育部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2.本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正职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3.本项目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4.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与研究主题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部分转载,或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系列期刊全文转载,或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编。
5.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求是》、CSSCI来源期刊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与研究主题相关论文。
6.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成果。
三、结题材料
满足以上结题验收条件者,项目负责人向所在高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申请结题,并在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管理系统中提交结题材料如下:
(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审核表》。
(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
(三)《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专家鉴定意见表》。
(四)《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合同书》或项目立项当年的立项通知。
(六)有变更事项的需提交《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变更申请表》。
(七)项目成果(出版的著作、论文或研究报告扫描件)。
(八)其他证明材料。
以上材料均可在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中下载相应最新模板。
四、报送方式
(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审核表》须提交纸质件一式三份,以学校为单位统一报送我委。
(二)结题材料第一至六项合并为一个电子文档,在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中结题报告书对应栏上传。
(三)项目成果及其证明材料原件扫描后在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相应栏上传电子文档。
(四)未录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按顺序将全部结题材料打印成册,提交纸质件1份,由学校统一报送。材料原件请自行做好存档,材料审核后不再返回。
(五)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结题申请不予受理:
1.结题材料不规范,材料不全者。
2.学校把关不严,未按照要求组织专家鉴定者。
3.专家鉴定意见中有1个以上不合格者。
4.个人报送结题材料者。
五、其他
(一)各高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精神,学习贯彻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相关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在树立正确导向、严格底线要求、优化评价方式、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统筹安排,设置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标准、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评价机制,强化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评审(鉴定)专家的科研诚信要求,让项目研究回归学术研究本质,为广大研究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氛围。
(二)所在高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负责对项目成果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进行严格把关,对结题材料的真实性、规范性等进行认真审核,对结题审核表的内容逐一进行核实查验后,方可填写审核意见,并签字确认。经学校初步审核满足验收要求的项目,由学校统一组织鉴定,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不用组织专家鉴定。鉴定采用盲审的方式开展,提交专家鉴定的成果材料中不得出现申报人姓名信息,鉴定意见反馈前不得向项目负责人透露鉴定专家信息,杜绝各种干扰专家鉴定工作的不端行为。专家鉴定意见均为合格以上者方可提交我委,并在项目管理系统中上传结题材料(上传系统材料电子文档不匿名)。
(三)结题材料经市教委审核通过后,可在管理系统中下载结题证书并自行打印。未录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由学校统一到我委打印纸质结题证书。
(四)参加集中结题的项目申请人填写《2023年度集中结题项目一览表》和《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审核表》一式三份(未录入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管理系统的项目,请按顺序将结题材料装订成册,并提交纸质件1份),上半年于2023年6月17日前,下半年于2023年11月17日前交到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明德楼A 603),同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邮箱:rwsk@cqjtu.edu.cn。
联 系 人:何老师、胡老师
联系电话:023-62802072
邮 箱:rwsk@cqjtu.edu.cn
地 址:明德楼A603办公室
人文社科中心
2023年5月24日
附件1:2023年度集中结题工作答疑
附件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审核表
附件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
附件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专家鉴定意见表
附件5: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变更申请表
附件6:2023年度集中结题项目一览表
附件1:
2023年度集中结题工作答疑
1.在系统中上传电子结题材料后是否还需提交纸质材料?
答:除结题审核表外其他结题材料只需在系统中上传电子文档,即仅结题审核表(一式三份)须提交纸质档。结题审核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均可通过管理系统打印结题证书。
2.参加集中结题项目类型有哪些?
答:参加项目集中结题的项目包括2021年以前(含2021年)立项的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党建纪检专项、研究咨政专项,2020年以前(含2020年)立项的市教委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等。
3.项目变更如何办理?
答:项目立项后确需对项目重要事项进行变更的,须提交项目变更申请表纸质件,并按照以下程序办理:变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责任单位、改变项目名称、申请中止或撤项等事项,项目变更审核表由所在高校审核后,及时报我委审批;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结题条件要求的前提下,调整研究思路或研究计划、调整项目组成员(不超过2人)、不超过项目研究最长期限的延期申请、改变成果具体形式等,由所在高校按照有关要求审核备案,项目结题时一并提交变更申请表扫描件,同时在管理系统立项管理中发起变更申请。
4.项目组成员变更如何操作?
答:一般情况下不得变更项目组成员。项目负责人已经不是本单位在岗人员的,可由项目组成员担任项目负责人。确需增加或更换项目组成员者,新增成员(不超过2人)须有公开发表的本项目成果,并提交变更申请书,同时在管理系统立项管理中发起变更申请。
5.立项3年以上的项目还可以延期吗?
答:不可以。学校需按照立项合同规定的期限要求,对逾期未结题项目进行督促指导,并提出整改建议。因故无法继续开展研究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填写《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变更申请表》,申请中止或撤项,按相关程序办理。我委将视情况予以中止或撤项处理。
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结题审核表》如何填写?
答:审核表由项目负责人对照本人结题报告相关内容据实填报(请勿手写),填报信息须完整准确,除备注栏为选填外,其他内容均为必填信息。成果完成人姓名、人数及署名顺序等原则上与立项合同书保持一致,确有变更者应在变更情况中予以说明,无变更信息的也要填“无”。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须安排专人对照审核表列出的重点内容进行审核,逐一勾选相应选项,并签名确认。结题审核表排版不超过一页(一页以上者双面打印),纸质件一式三份,审核盖章后由市教委、所在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各留存一份。
7.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项目如何结题?
答:经学校审核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项目不用组织专家鉴定,其他结题要求不变。项目负责人仍需要按照结题要求准备结题材料,参加集中审核。经审核不符合免予鉴定条件的项目将退回学校,按照相关要求组织成果鉴定后再提交结题验收。
(稿件来源: 作者:)
【关闭】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明德楼A603
电话:023-62802072
邮箱:rwsk@cqjtu.edu.cn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Copyright @ 2022 重庆交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